『精神官能症』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,也是輕型精神疾病的代表。
就精神醫學的觀點而言,『精神官能症』並不是單一的疾病診斷,
而是涵蓋了以焦慮、緊張、情緒煩躁、鬱悶、頭痛、失眠、心悸等臨床症狀表現的許多不同種類的精神疾病之統稱。

『生理、心理、社會』的精神病理模式:
 
『精神官能症』的病因是多方面的,不能單以患者人格不成熟、調適能力欠佳、或是心理不夠堅強等心理因素來解釋,
包括:個人的成長背景、性格特徵、生理疾病及社會環境的壓力等因素,都可能會影響到疾病的表現。
欲求完整的了解『精神官能症』的全貌,需要同時針對「生理、心理、社會」等各個不同層面的因素,做整體性的通盤考量。

◆ 生理(體質)因素:
人體內的神經細胞是藉由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來傳遞訊息,例如:血清張素、乙烯膽鹼、正腎上腺素等等,
當這些“神經傳導物質”失去平衡的時候,就會影響到整個神經系統的運作,形成各式各樣的臨床症狀。

◆ 心理(個性)因素:
生理與心理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,人的「價值觀」、「人生觀」、「個性」與「氣質」等,
都會影響到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及處世的態度。
因「樂觀」與「悲觀」的個性不同,當面對生活壓力時,就常常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,
從而影響到個人的情緒,造成緊張、失眠、鬱悶、頭痛或失眠等症狀。

◆ 社會(環境)的因素:
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獨立的「孤島」,在茫茫「人海」中不管自己願不願意,
人都需要面對各種不同的人際關係、工作、生活、社會或環境的壓力。
有些壓力是屬於有形的或是可以數算的,例如:求職、失業、結婚、金錢、病痛、喪偶等等;
但是更多的壓力是屬於無形的,有時甚至連當事人也說不出所以然來,
例如:生活的不安定感、時間的壓迫感、緊張忙碌、焦慮擔心、社會治安敗壞、環境髒亂及噪音等等。

臨床診斷分類:
1焦慮性疾患 Anxiety disorders:
「焦慮症」包括以下幾類疾病:
   1)恐慌症(Panic disorder)
   2)特定對象畏懼症(Specific phobia)
   3)社會畏懼症(Social phobia)
   4)廣泛性焦慮症(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)
   5)強迫性精神官能症(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)

2精神官能性憂鬱症(Neurotic depression)
精神官能性「憂鬱症」以情緒低落、鬱悶、失眠或嗜睡、胃口不好或吃太多、活力低或疲累、失喜樂感、低自尊、自責、無法專心、對將來感覺沒有希望等為主要症狀。
症狀經常是慢性化,常持續兩年以上,並造成工作表現、人際關係、家庭生活的障礙。
患者除了情緒低落的核心症狀之外,也經常合併有身體不舒服的症狀,
包括:胸悶、呼吸困難或窒息感、無力、噁心、腸胃不適、頭暈、昏沈、體重減輕或增加等。
  「憂鬱症」患者通常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不舒服,包括以上的諸多症狀,
但是根據統計,懂得尋求精神醫療幫助的個案只佔少數,多數個案是默默忍受不舒服,
親戚朋友也多認定患者只是個性上“愛鑽牛角尖”、“想不開”。

3身體型疾患(心身症)(Somatoform disorder)
4解離性疾患(歇斯底里)(Dissociative disorder)
5壓力相關性疾患( Stress-Related disorders)

※ 恐慌症
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,主要症狀為心悸、呼吸急促、焦慮及恐懼等。
恐慌症的特徵是自發性的(SPONTANEOUS ATTACK)恐慌發作(PANIC ATTACK),
主要症狀是在事先毫無預警情況下,突然發生極度的恐懼、害怕和不適感,
同時伴隨著心悸、大汗、顫抖、呼吸急促或窒息的感覺、胸痛或胸部不適、噁心或腹部不適、感覺喉嚨哽塞、頭昏或頭重腳輕、自我感喪失、脫離現實、怕自己失去控制或發瘋、恐懼即將要死去、感覺異常、潮濕或發冷等症狀。

患者重複性且突然性的產生極端焦慮或不安的心情「恐慌狀態」,
而且由於這種恐慌狀態的多次發生,使得患著因害怕恐慌的再發作,
並擔憂恐慌發作可能帶來的惡果,而企圖去防患恐慌的發生,
導致在恐慌沒發作時就緊張不安,惟恐發生恐慌。
抑或因擔心發作時無熟人可求救,而害怕到公眾場所或偏僻地方,產生所謂「曠場恐懼症」。

這一突來的發作大約在數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很快的達到一高峰,
同時患者有一種大難臨頭即將要被毀滅的感覺,而急於立刻逃離現場。
發病時患者常到急診室去尋求治療,他們常描述有極度的恐懼、害怕、焦慮,認為自己即將死亡、
失去控制、心臟病發作或中風,及將要發狂等等。

恐慌發作(PANIC ATTACK)的重覆發生常常併有PHOBIC AVOIDANCE和懼曠症(AGORAPHOBIA),
臨床發現70%~90%的恐慌症患者有AVOIDANCE。30%~40%的恐慌症合併懼曠症,
以致患者有怕搭乘飛機,公共汽車,不敢開車或開車上高速公路,嚴重的則害怕一人在家及不敢上街等等。
在恐慌症患者中有50%~65%會發生重鬱症,將近1/3的患者同時有恐慌症及重鬱症兩者存在,憂鬱症常在恐慌症之前發病。
另外的2/3患者重鬱症與恐慌症同時或在恐慌症之後發生。
某些病患因不斷飲酒或服用鎮靜劑、安眠藥等藥物來減除焦慮,結果造成了酒癮或藥癮。
由於恐慌症發作,也可使人的生活品質降低,包括社會及婚姻生活障礙及經濟上的依賴別人等。

恐慌症主要在青春期及成人期的早期發生,另一部份人發生在35~40歲之間,有少數病患在兒童期發病,45歲以後發病的較少,其病程為慢性,有些病例在突發一次恐慌發作後,相隔幾年後再發。
懼曠症可在病程中任何時間發作,但經常在發病的第一年發生。
某些病例,恐慌發作減輕或緩解而懼曠症也隨之減緩,另一部份不論恐慌發作存在與否,而懼曠症則變為慢性化了。

恐慌發作的次數和輕重程度因人而異,由於煩惱恐慌發作的它的影響,
許多恐慌症的病患經常或斷斷續續的感到焦慮,
這種焦慮並非針對某一種特殊場所或事物而產生的。
他們常把身體上的某一小症狀或因藥物引起來的一些小小副作用,預期為一場重大疾病的來臨。

在一些病患中,當重要的人際關係發生變故時,如離婚、死亡、離家在外獨居等等,
會使其病情加重或復發,由於恐慌症的反覆發生,結果使他們喪失應有的道德觀念,而變得氣餒、不知羞恥、沮喪等。

成因:
成因的可能性很多,大概可分為以下幾類:
1.生理因素──患者生理的反應比一般人強;當有事情發生時,身體處於過份活躍狀態,如心跳加速,血壓升高等。
2.心理因素──患者容易焦慮,專注於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。
3.環境壓力──負面的生活事件如挫折、失敗或身體有病。
4.身體健康問題──如心臟病、甲狀腺過度活躍 (hyperthyroidism)、低血糖(hypoglycemia),
或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引起,如尼古丁、酒精及藥物等。

很多廣場恐懼症(懼曠症)的患者都正面對生活或精神上的壓力;
其他恐懼症的病人則大多在孩提少年時期有不愉快的經歷,以致對某些場合或事物非常畏懼。
對某種事物或情境產生強烈的恐懼;
*常伴有明顯的身體症狀,如頭暈、心悸、出汗等;
*對恐懼的事物和情境極力迴避;
*患者知道這種恐懼是過份的,但不能控制。
*恐慌發作來得突然,沒任何警訊,也沒有任何方法停止恐慌發作
*恐慌發作的恐懼程度遠超過正常的感受,通常是沒有任何關聯.
*恐慌發作常常幾分鐘就過去了,身體的反應往往是無法及時的調適


-------------------
二篇有關醫學的,想把自己搞死。噗!
有點長的文…省略哪裡又覺得怪怪的
而且應該有發生鬼打牆XD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NKDEVIL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